免责声明:本网发布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文章观点仅供参考,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为提高文章流畅性,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,读者请自行辩解!如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。
【“假装上班”公司全国蔓延】
杭州有家叫“假装上班无限公司”的地方,30块钱一天就能租个工位,才开两个月,已经有40个人来“入职”了。
这事儿不算完,最近企查查上能看到,全国已经有21家差不多的公司注册了,都说是给人提供工位、网络、会议室这些办公用的东西,当然了,肯定不发工资,主要就是弄出点上班的气氛来。
你还别说,这种“花钱买个地方上班”的模式,就这么从杭州开始,悄悄在各地冒了出来。
【多元群体需求画像与刚需】
来这儿的人,各有各的打算。
自由职业的朱小姐算常客,家里待着总忍不住刷手机,来这儿花30块占个座,对着电脑能踏实改一天方案,效率比在家高不少。
还有像王磊这样的,刚失业那会儿没敢跟家里说,每天按时出门“上班”,在这儿混着,至少能跟老婆孩子说“今天开了个会”,面子上过得去。
低成本创业者小彭更实际,租个工位当据点,常跟旁边做自媒体的聊项目,上个月真靠拼资源接了单,月入过万了。
深圳有家店统计过,20%的用户是还没毕业的学生,有的来体验职场节奏,有的考研党嫌图书馆太安静,这儿人来人往有点“人间烟火气”,反倒能逼着自己按点作息。
【低成本运营的商业模式延伸】
钱主要靠按天收费,20到50块一天不等,杭州那家30块一天,包月的话能便宜些,有用户说800块就能包一个月。
有的地方还搞点额外收入,比如租个投影仪给要开会的人,或者晚上开直播课教做PPT,收个几十块听课费。
成本这边,大多找闲置的地方,北京有家开在郊区农场里,农场主说场地免费给用,就当拉点人气;每天煮点免费咖啡,放个微波炉让人热饭,这么一来,30块一天倒显得挺划算。
最近有几家琢磨着往“真干活”上靠,说以后能帮人代缴社保,或者请创业的老板来聊聊怎么找项目,想从“假装上班”变成真能帮上忙的地方。
【职场空窗缓冲与尊严维护】
王磊在这儿待了三个月,每天早上8点半到公司打卡,晚上6点准时离开,跟老婆视频时故意拍到同事背景,说“今天项目会开得晚”,其实电脑上是偷偷投的简历。
有次儿子问“爸爸最近怎么不加班了”,他赶紧翻出公司群里的“会议通知”截图,说“现在效率高,准时下班”。
朱小姐旁边工位是做电商的小彭,俩人中午吃饭聊起直播带货,朱小姐帮他改了三次话术脚本,小彭上个月销量涨了两成,非要请她喝奶茶。
考研的小林每天雷打不动坐在靠窗位置,早上背单词,下午刷真题,公司规定“上班时间不能躺平”,她连手机都调了专注模式,说“比在家强,旁边人都在敲键盘,自己也不好意思摸鱼”。
有次大家聊起“要是真失业了怎么办”,做设计的老周说“至少在这儿,没人把你当闲人”,这话让好几个低头敲键盘的人都抬了头,然后继续手里的活儿。
【新瓶旧酒还是填补需求】
有人觉得这就是换了个说法的共享办公,上海某共享办公空间的经理老李说,“我们也有工位、会议室,30块一天比他们还便宜,不明白为啥要叫‘假装上班’”。
深圳一家付费自习室的老板更直接,“不就是多了个打卡机吗?我们这儿也有固定座位,安静得很”。
还有人担心,天天在这儿假装上班,会不会让人更不想找真工作,杭州求职者张敏就说,“朋友在这儿待了半年,简历都没投过几份,说是‘先适应节奏’,结果越待越懒”。
但朱小姐不这么看,“自习室没人跟你交流,这儿中午吃饭能聊出合作,上次帮小彭改脚本,他现在还找我做顾问呢”。
小彭也觉得,“共享办公都是公司租,我们这种散客去了尴尬,这儿都是‘同事’,聊项目不别扭”。
王磊最在意的是作息,“在家醒了就刷手机,这儿8点半必须到,晚上6点才能走,跟真上班一样,至少没把日子过乱”。
【风险隐忧:法律现实困境】
现在这些公司营业执照上大多写着“商务信息咨询”“企业管理服务”,可要是真帮人对接活儿、介绍项目,算不算“职业中介”?按《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》,职业中介得有许可证,他们没一个办的。
有人想让公司代缴社保,老板拍胸脯说“没问题”,但劳务派遣许可证要求实缴资本200万,21家公司里18家注册资本都不到50万,根本不达标。
工位上填的入职表写着身份证号、手机号,有的直接堆前台桌上,上个月就有用户接到“精准推销”电话,怀疑信息被卖了。
有个姑娘交了800块包月费,没到半个月公司关门,老板微信拉黑,报警都没地方说理。
王磊在这儿待了半年,简历还是那版,他说“天天假装上班,好像真有工作似的,反倒懒得投简历了”。
这些问题不解决,光靠租工位撑着,怕是长不了。
【灵活就业平台从伪到真转型路】
要想接着往下走,这些公司得往真能帮人干活的方向转。别光弄打卡机、煮咖啡,得加点实在的东西——比如请程序员来教Python,让做电商的老板讲讲怎么找货源,或者弄个AI工具帮人改简历、投岗位。
北京那家农场里的“假装上班”点,最近就拉了个做直播的团队,每周三下午教大家拍短视频,有用户学完真接了带货的活儿。杭州那家开始试着对接小公司外包,有人在这儿接了设计单,工位费直接从收入里扣,老板说“比光收租金稳当”。
要是还停在“花钱买个地方发呆”,过阵子大家新鲜劲儿过了,肯定没人来。得变成那种能让人“过渡”的地方:没工作的在这儿学技能、找活儿,创业的在这儿拼资源、谈合作,这样才算真帮上忙,不然也就是个高级自习室,撑不了多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