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问你个问题:光刻机禁了可以理解,那稀土管控就不行了?
欧洲议会前几天刚开完会,一纸决议直接批中国搞出口限制。中方回应就俩词,强烈不满,坚决反对。气氛说不剑拔弩张吧,但谁都看得出来,这是一次公开较劲。
我去翻了下会议记录和媒体报道,发现这事根本就不是今天才开始的。
欧盟早在2023年就对中国祭出半导体设备出口禁令,荷兰ASML作为光刻机头牌,被欧美联手请上了战场。不允许卖EUV机,DUV也得分型号审查,背后动因再明显不过。
结果才一年多,轮到中国说要盯紧稀土出口,欧洲议会就坐不住了,先是谴责,然后企业上阵哭诉,说原材料供应要断了。
斯特拉克在德国是陶瓷元件大户,稀土里的钕、铈、镝,哪个不跟它产品挂钩?洛伦茨搞磁性传感器,电动车和工业机器人都得靠它那套磁铁,少了稀土连实验室都开不了。
我纳闷的是,大家都清楚芯片封锁是战略博弈的一部分,轮到中国做调整就立马扯自由贸易?那自由贸易是不是只适用于你封别人,不适用于别人管你?
现实是,全球95%的稀土精炼产能来自中国。这不是我瞎说,2024年美国地质调查局(USGS)出具的报告里就写得明明白白。别看非洲有矿,比如刚果、马拉维都有稀土资源,但加工能力几乎是零起点。
我查到一组数据,中国稀土矿的氧化物提纯率超过99.5%,而非洲地区平均只能做到92%左右。差的这几个百分点,直接影响终端性能。奔驰EQS电机现在用的是钕铁硼永磁体,要是换成低纯度材料,不只是动力下降,热失控风险也飙升。
德国那边已经有车厂被曝出采购了不达标的钕磁体,一颗螺丝换来的是整批召回。这不是杞人忧天,是市场在用真金白银交学费。
说句难听的,欧盟这几年在产业链脱钩上动得太急了。2022年芯片法案,2023年原材料法案,2024年又推绿色技术法案,口号一个比一个响,执行一个比一个虚。
所谓去风险,结果自己把自己整进了风险池。现在稀土的紧张局面只是个开端,后面锂、钴、镓、锗这几个关键矿种也都在中国出口目录里,不可能不做战略储备。
我看到外媒采访一位欧洲工业联合会的负责人,说得挺直白:现在欧洲缺的不是原材料,而是理解对手的逻辑。这话什么意思?就是他们开始意识到,不是中国突然要搞资源牌,而是你先动的刀,现在人家只是顺手挡一下。
而且市场逻辑没变。
你想搞自己的芯片产业,ASML也得有原材料,激光镜片、陶瓷组件、稀土磁铁,哪一样不是从中国来的?中国出口限制,影响的不是一个行业,是一串连锁反应。
• 电动车马达用稀土
• 风力发电机组用稀土
• 导弹激光制导系统也用稀土
稀土从不是稀有,而是难炼。炼得出,才叫资源。炼不出,那就是一堆泥。
现在欧盟企业在供应链上高度依赖中国产品,这是几十年全球分工的结果。过去是你定规则,中国出力气。现在中国开始自己定节奏了,你说这不公平?这公平不公平,得看谁先打破对等。
我试着换个视角看,欧洲真想解套也不是没办法。但问题是,他们舍得花代价么?
• 建一条稀土分离厂,3年起步,环保审批一年半
• 培养一个熟练冶炼工人,培训周期6到12个月
• 技术转移要钱,专利要钱,连废水处理都得跟中国请教
这么看下来,不是不能做,而是想不想真做。
中国这次态度算是亮明了,不是不供货,是看你怎么谈。你封我高端设备,我就要卡你原材料。你讲自由贸易,那大家都讲。你动技术封锁,那就别怪我动资源调控。
事情到这一步,我倒不是想打口水仗。
只是看到欧洲议会那纸谴责,还有点哭笑不得。
你要真怕被稀土卡脖子,不如先想想:光刻机的封锁,是不是也该取消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