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京不惧特朗普!16 万俄军将全线进攻,朝鲜大军压阵?

发布日期:2025-07-26 点击次数:128

7月14日,特朗普对普京甩出一张“50天停火通牒”:若俄军不撤,美国将加征100%关税,甚至威胁制裁购买俄油的中印等国,同时恢复对乌远程武器援助。

全球屏息等待莫斯科回应,普京却沉默了48小时——不是退缩,而是向俄军总参谋部签发了夏季总攻的最终指令。

战场信号早已拉响:俄军16万精锐扑向顿巴斯三大要塞,朝鲜3万士兵整装待发驻守俄后方。

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被俄方嗤为“蚊子叮铁牛”,而乌情报部门紧急警告:苏梅战场一旦失守,乌军将无险可守,俄装甲洪流或直插基辅。

更耐人寻味的是,金正恩对拉夫罗夫亲口承诺“无条件支持俄罗斯”,朝军首次成建制踏入欧洲战场的倒计时,已然开始。

特朗普的“最后通牒”看似雷霆万钧,实则暴露了美方的战略焦虑。

白宫威胁对俄罗斯能源买家征收最高500%的“次级关税”,矛头直指中印。

但俄方早已布局应对:中俄能源管道扩容、伊朗港口转运、哈萨克斯坦-土耳其能源走廊等多条“暗线”,让俄油绕过制裁源源不断流向亚洲市场。

2025年上半年,中印对俄原油进口量分别暴涨17%和21%,吞下俄出口总量的六成以上。

克里姆林宫算准了特朗普的软肋:美俄贸易额仅剩30亿美元,关税制裁如同隔靴搔痒;

而“次级关税”更遭中印强硬反击,中国外交部明确表态“继续基于自身利益开展对俄正常经贸合作”。

当美国国会还在争论制裁细则时,俄央行已设立“能源稳定基金”,财政部优先保障军费,普京的底气来自真金白银的预案。

北约的援乌计划同样漏洞百出。 特朗普要求盟友集体采购美制武器援乌,却遭德国、意大利强烈抵制。

德国至今不敢交付射程500公里的“金牛座”导弹,法国号称组建5万援乌军团,实则雷声大雨点小。

更讽刺的是,美国恢复援助的“爱国者”导弹需30天才能到位,而俄军夏季攻势的倒计时仅有50天——战场不等人。

通牒发布72小时内,俄军对乌克兰发动开战以来最密集的空袭:哈尔科夫电网被“口径”导弹瘫痪,顿涅茨克西线爆发40小时巷战,隐形无人机首次深入乌腹地轰炸后勤枢纽。

这些行动刻意选在西方未完成部署的窗口期,用爆炸声宣告:莫斯科的节奏,不由华盛顿设定。

16万俄军主力正扑向顿巴斯“铁三角”——波克罗夫斯克、库皮扬斯克、科斯特扬季尼夫卡。

乌军情报显示,俄军采用“钝刀割肉”战术:在波克罗夫斯克放弃强攻,转而渗透工业区切断补给线;

于库皮扬斯克集结5个摩步旅实施两翼包抄;对科斯特扬季尼夫卡则发动温压弹轰炸,用高温冲击波清剿地下工事。

朝鲜的参战让天平进一步倾斜。 金正恩不仅运送1200万发炮弹至前线,更承诺派遣3万士兵替换俄军防御任务。

这些朝军曾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展现强悍战斗力,此次将驻守俄乌边境,释放俄精锐投入主攻方向。

拉夫罗夫在元山港直言:“朝鲜主动提议出兵,俄罗斯没有理由拒绝盟友的真诚团结。 ”

当西方还在为“是否派兵”争吵时,朝鲜已用行动改写规则。

俄军距离切断乌生命线仅剩2公里,一旦控制皮萨列夫卡据点,重炮可将乌克兰第四大城市苏梅变成“第二个巴赫穆特”。

为阻止俄军合围,乌军冒险在金德拉蒂夫卡反击,却暴露侧翼空虚——俄第20集团军趁机投入装甲预备队,战场瞬间演变为血肉磨坊。

马克龙高调宣布“30国自愿联盟”援乌,英国突然转向支持派兵,但北约内部对“直接打击俄本土”态度暧昧。

特朗普一面放风提供远程导弹,一面又紧急澄清“不支持攻击莫斯科”,政策摇摆让乌军陷入焦虑:没有F-16和远程导弹,仅靠“爱国者”如何抵挡俄军钢铁洪流?

普京的底牌始终未变:北约停止东扩、承认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归属俄罗斯、乌克兰彻底非军事化。

当美国用通牒施压时,俄外交部只回应了四个字:“毫不在意。 ”

在克林姆林宫看来,特朗普的表演越喧嚣,越证明西方已无计可施——战场拿不到的,谈判桌上更休想。

热点资讯

推荐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