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人们刷到没?澳洲最近愁云惨淡——美国非逼着人家把军费涨到GDP的3.5%,相当于每年多掏出几百亿澳元买军火!这钱哪来?不就是从老百姓的医保、教育经费里抠吗?就在这节骨眼上,中国驻澳大使在当地报纸头版发了篇文章,标题直接点题:《中澳是友非敌,这不应是个问题》,这话里话外的分量,澳洲政客真该好好品一品。
先说个扎心的事:澳洲现在军费占GDP的2%,美国张嘴就要提到3.5%,相当于每年多花400亿澳元(约合1800亿人民币)!这笔钱够建多少所医院?够多少孩子免费上大学?但美国才不管这些——白宫发言人直接放话:「北约能做到,印太盟友也该做到。」说白了就是:小弟们得跟我一起砸钱搞对抗,谁不掏钱就是「不忠诚」。
可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为啥支支吾吾?您想啊,澳洲老百姓正为房贷暴涨、物价飞涨发愁呢,这时候把钱全砸进军火库,选民能答应吗?上周悉尼街头就有抗议者举牌子:「别给美国当炮灰!把钱花在医院和学校上!」但美国哪管你死活?听说澳国防部长已经松口要「评估预算」,这不就是被架在火上烤吗?
中国大使为啥急着发声?三个真相戳破霸权逻辑
中国大使文章里有句话特别戳心:「有些国家得了病,却要『盟伴』花钱买药。」这话啥意思?看看美国干的事就明白了——自己军费年年破万亿,还逼着盟友跟着扩军,无非是想搞「亚太版北约」,把澳洲当遏制中国的棋子。但中澳啥关系?去年双边贸易额2400亿澳元,澳洲每出口3吨铁矿石就有2吨卖给中国,这种深度互补的经贸关系,难道比不过美国画的「安全大饼」?
更讽刺的是,美国嘴上喊着「维护地区安全」,却在亚太到处卖军火:卖给日本「战斧」导弹,卖给韩国核潜艇技术,现在又盯着澳洲的钱包。中国大使说得明白:「我们共同分享同一条贸易航线,没有谁比中国更希望维护海上安全。」可某些国家偏要把好好的经贸路走成军事对抗路,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?
澳洲的选择题:当「冤大头」还是做务实邻居?
现在澳洲面临灵魂拷问:是听美国的话当「提款机」,还是听老百姓的话搞经济?要知道,澳洲每增加1%军费,就意味着医疗预算减少5%、教育经费砍掉3%。反观中澳合作,光是中国买的澳洲龙虾、葡萄酒,就养活了多少农场主和酒庄?阿尔巴尼斯计划访华,估计也是想掂量掂量:跟着美国瞎折腾,到底划不划算?
咱普通老百姓都懂一个理:远亲不如近邻。中澳没恩怨没冲突,为啥非要被第三国当枪使?中国大使最后那句话说得在理:「中澳是友非敌,这从来不应成为问题。」要是澳洲硬跟着美国搞对抗,最后吃亏的是谁?恐怕还是普通民众的钱包和就业机会吧?
来聊聊:美国逼着盟友增加军费,到底是为了「安全」还是「生意」?澳洲要是真听美国的,咱们中国老百姓该咋看?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,咱唠唠这「霸权主义」的算盘到底打得有多精!